秋意渐浓,湖水微澜,巢湖迎来了今冬最优雅的“先遣使者”。
11月1日,小仙的自然派新型通讯员张忠东在巢湖十八联圩湿地,用镜头记录下了今冬首批前来报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——小天鹅。
它们优雅的身姿在湖面上翩跹游弋,宛若洁白的精灵,正式拉开了巢湖湿地冬季候鸟迁徙的盛大序幕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白色精灵”如约而至
揭开候鸟迁徙大幕
11月1日,张忠东来到十八联圩湿地拍鸟。就在一片水塘里,他偶遇了几只远方来的贵客——小天鹅。时隔一年的时间,终于又在同一个地方见到了这群可爱的天使。对于10多年来坚持在十八联圩湿地拍摄鸟类的摄影师来说,这些候鸟的如期而至是一种约定,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信仰。
这批小天鹅的到来,是一个明确的信号:巢湖的候鸟越冬季已经开始了。小天鹅,被誉为“水中的大熊猫”,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。它们成鸟通体雪白,仪态万千,它们的到来标志着巢湖湿地已准备好迎接远方的客人。
紧随小天鹅的脚步,11月2日,十八联圩湿地又迎来了一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——白琵鹭。可以预见,在接下来的数月里,将有数以万计的珍稀候鸟,如东方白鹳、大雁、青头潜鸭等,沿着这条迁徙路线,陆陆续续飞抵巢湖,在此停歇、觅食、越冬,上演一场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画卷。
从“鲜见踪影”到“破纪录齐聚”
生态蝶变打造“鸟类天堂”
候鸟的翅膀,是衡量生态环境最好的标尺。时光倒回数年前,十八联圩湿地一带却鲜少能看到小天鹅的身影。这一历史性的转变,源于巢湖湿地的修复。
据生态专家介绍,近年来十八联圩湿地通过科学的水位调控,在秋冬季节主动降低水位,露出了大片的浅滩和泥沼。这一关键举措,为水鸟创造了完美的栖息条件。“很深的水域鸟儿是没有安全感的,也很难觅食。低水位才更适合水鸟栖息、生存。”同时,湿地内生长着大量莲藕等水生植物,为小天鹅等鸟类提供了充足、美味的“天然粮仓”。
美味的食物、安全的浅水环境,共同为候鸟们打造了一个安心舒适的“完美生境”。2025年年初,出现了932只小天鹅齐聚十八联圩的历史性场面。从“鲜见踪影”到“破纪录齐聚”,小天鹅种群数量的变化,是巢湖生态治理成效最直观、最有力的注脚。
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
合肥在线-合新闻记者 张梦怡/文 通讯员 张忠东/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