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鲁网11月6日讯作为全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项目在山东省的关键实施区域,临沭县店头镇聚焦耕地质量提升与粮食产能增强,以 14044 亩酸化耕地为治理核心,覆盖辖区内于庄子、东沈马、顶子、西八里等14个行政村,通过多措并举打响酸化耕地“改良战”,力争实现耕地质量与农业效益双提升。
在治理目标设定上,店头镇锚定清晰方向,到 2025 年,项目区酸化耕地pH值平均提高0.5个单位,从根源改善土壤酸碱失衡问题;耕地质量等级同步提升0.5个等级,推动土壤肥力与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;在此基础上,实现亩均粮食产能提升10%以上,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力。
为确保治理目标落地,店头镇精准筛选并推广两大核心技术模式。其一为“堆肥 + 土壤调理剂”组合模式,通过生物改良与化学改良协同作用,快速缓解土壤酸化程度;其二为 “堆肥 + 土壤调理剂 + 水肥一体化”进阶模式,在基础改良之上,融入高效水肥管理技术,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土壤改良效果。
在具体技术实施层面,店头镇严格把控关键要点,构建“改良 + 养护”双重保障体系。生物改良环节,坚持科学用量标准,每亩耕地施用堆肥160kg,通过有机物质补充,改善土壤团粒结构,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;化学改良环节,每亩施用土壤调理剂20kg,精准调节土壤pH值,中和酸性物质。同时,同步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定制施肥方案,避免盲目施肥加剧土壤酸化;落实秸秆还田措施,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土壤有机养分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;实施深耕轮作制度,打破土壤板结层,优化土壤理化性状,为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。
目前,店头镇酸化耕地治理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,一系列精准化、科学化的治理举措,不仅为当地耕地质量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,更将为全省乃至全国酸化耕地治理工作积累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经验。
下一步,临沭县店头镇将继续巩固酸化耕地治理成果,持续优化治理措施,建立长效治理机制,同时加大对治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力度,进一步扩大治理覆盖面,力争让更多耕地恢复“健康活力”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。(通讯员 张雪晴)
责任编辑:王军